
在电力工程安装中,电缆终端头和中间电缆接头,是输变电电缆线路中重要的电力设备部件,它的作用是分散电缆终端头外屏蔽切断处的电场,保护电缆不被击穿,还有内、外绝缘和防水等作用。在电缆线路中,60%以上的事故是附件引起的,所以接头附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输变电的可靠起十分重要作用。
1、导体的连接导体连接要求低电阻和足够的机械强度,连接处不能出现尖角。中低压电缆导体连接常用的是压接,压接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导电率和机械强度的导体连接管;
(2)压接管内径与被连接线芯外径的配合间隙取0.8~1.4mm;
(3)压接后的接头电阻值不应大于等截面导体的1.2倍,铜导体接头抗拉强度不低于60N/mm2;
(4)压接前,导体外表面与连接管内表面涂以导电胶,并用钢丝刷破坏氧化膜;
(5)连接管、线芯导体上的尖角、毛边等,用锉刀或砂纸打磨光滑。
2、内半导体屏蔽处理凡电缆本体具有内屏蔽层的,在制作接头时必须恢复压接管导体部分的接头内屏蔽层,电缆的内半导体屏蔽均要留出一部分,以便使连接管上的连接头内屏蔽能够相互连通,确保内半导体的连续性,从而使接头接管处的场强均匀分布。
3、外半导体屏蔽的处理外半导体屏蔽是电缆和电缆接头绝缘外部起均匀电场作用的半导电材料,同内半导体屏蔽一样,在电缆及接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半导体端口必须整齐均匀还要求与绝缘平滑过渡,并在电缆接头增绕半导体带与电缆本体外半导体屏蔽搭接连通。
4、电缆反应力锥的处理施工时形状、尽寸准确无误的反应力锥,在整个锥面上电位分布是相等的,在制作交联电缆反应锥时,一般采用切削工具,也可以用微火稍许加热,用快刀进行切削,基本成型后,再用2mm厚玻璃修刮,用砂纸由粗至细进行打磨,直至光滑为至。
5、金属屏蔽及接地处理金属屏蔽在电缆及接头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传导电缆故障短路电流,以及屏蔽电磁场对临近通讯设备的电磁干扰,运行状态下金属屏蔽在良好的接地状态下处于零电位,当电缆发生故障之后,它具有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导短路电流的能力。接地线应可靠焊接,两端盒电缆本体上的金属屏蔽及铠装带牢固焊接,终端头的接地应可靠。
6、接头的密封和机械保护接头的密封和机械保护是确保接头可靠运行的保障。应防止电缆接头内渗入水分和潮气,另外在接头位置应搭砌接头保护槽或装设水泥保护盒等。
就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的输配电设备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仍有待提升。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逐步IT化,传统的通信电缆,控制电缆被网线上不可见的信号所取代,给电力设计、调试、验收以及运行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设备制造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要满足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首先要实现智能化,即要与电网系统进行交互管理,实现设备状态的可视化、控制终端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确保设备在可靠、经济的条件下运行。
智能电网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全面推进电力设备产业体系创新,提升电力设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装备国产化、产品制备工业化、产业体系系统化。
在产品创新方面,输配电设备要全面提升其智能化品质,实现设备智能化融合,消除一、二次设备之间的明显界限。增强设备的互动性,包括智能单元与相关设备的互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互动,以及设备与客户之间的互动。通过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集成创新,装备制造企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国家层面而言,要从占领国际高端技术制高点、掌握国际电力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出发,出台以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优惠扶持政策,从而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北极星碳管家网讯: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预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在2月15日的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的“全北京亮起来”主题专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冬奥办主任杨志东介绍了北京冬奥会上的绿色供电与智慧电网,讲述北京冬奥会如何做到100%绿色电能供应。
2019年1月3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明确3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杨志东介绍,北京市冬奥会场馆绿电交易工作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启动,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等7家冬奥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用上绿色电力。预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碳减排32万吨。
在北京冬奥会的电力服务保障中,国网北京电力大力推进冬奥科技创新,探索应用数字孪生、5G、区块链、“智慧大脑”等前沿技术,以“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升级。
冬奥电力运行保障和指挥平台(也称“智慧大脑”)、氢动力发电车、机器狗、无人机……一个个“黑科技”在冬奥供电保障中应用,让绿电更智能。杨志东提到,冬奥电力运行保障和指挥平台是奥运会历史上可视化的三维电力运行平台,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针对重大赛事建立的供电保障平台,它相当于电力保障指挥的大脑,为电力保障提高了效率。“智慧大脑”时刻监视着监测场馆内外的电力运行状况,如有异常会预警,再由现场指挥部的人员安排场馆电力团队前去处置。
国内首台氢动力发电车在北京冬奥会上正式投用。该发电车使用氢气转化成电能,可为场馆进行应急供电。杨志东介绍,这台发电车的好处是可以布置到场馆的侧,在场馆里进行应用,没有噪音也没有排放,产生的电能可以同时给10-20辆大巴车充电。
此外,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还在三大赛区的多个场馆布设了符合比赛规模数量的充电桩。“这些是公司在践行绿色办奥和低碳出行时进行的基础工作,也是面向未来北京的城市发展做出的前瞻性工作”,杨志东说。
无论是机组启停,还是机组正常运行,以及事故情况下,电气倒闸操作做为日常工作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机组及电网稳定运行。由于国产200MW机组全能值班员的实行,加之人员的优化组合,原从事电气专业值班员减少,有经验的人员不多。在电气专业面,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素质跟不上当前形势的需要,电气专业面人力更显匮乏。虽实行全能值班员,但跨专业学习的局限性,倒闸操作在执行中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非电气专业人员在进行电气倒闸操作时操作极不规范,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掌握电气倒闸操作知识。因此很有必要对电气倒闸操作加以论述。